内容摘要
此文所描述的内容是由笔者本年度通过在全国各地检验检测机构调研总结、分析与判断而编写。
为何此文会写检验检测机构极具考验的真金三年?那是因为检验检测行业现实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具体作出了以下总结与分析。
2023 检验检测行业阴阴沉沉,对于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来说,心情很忧郁、很沉重!很多企业家仰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心里总觉得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心情比被创业时更苦恼,期望着春天快点到来! 很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都知道,2023年更重视企业的现金流与利润的问题,然而通过了大半年的努力,却始终无法去改变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即便想尽办法通过精减人员、严格控制成本、削减没价值的业务等手段,现金流还是情况不妙,利润更比以往好不了哪里去或更差。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1、行业内卷严重程度能让你怀疑人生 2023年已过去了大半年,主导政采业务的95%左右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业务都处于下滑状态,现金流和利润更是惨不忍睹,一些民营机构本年度的业务情况对比新冠疫情的三年还要差,比如一个项目100万,由于有N家机构共同竞标,因此最终中标价格基本是2折~5折之间,为了最终能抢到业务,机构之间恶性竞争真正到了白热化阶段,有些甚至不择手段(减少检测项目或直接不检测出具报告,业务费用巨高等方式)来获取业务。 而一些主导产品检测及认证的民营机构,由于他们的客户端基本是终端商、品牌商、工厂等企业客户,由于国内实体经济断崖式下降,国际贸易重大冲击,客户订单减弱,内销情况也不容乐观等因素,企业客户且出现大量裁员潮、破产潮,加上对成本更严格的控制,最终检验检测需求大量减少,价格更不如前。 2、企业历史遗留的问题一时三刻难以改变 绝大部分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有一堆历史遗留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 平庸者作主,有能力者得不到发挥,企业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企业家或高管喜欢“听话”的人,尤其是一些“伪高管”,担心有能力者取而代之。 企业家不重视人才培养,总想找捷径去同行直接挖掘人才,即便招来人才,由于融入不了公司文化或团队,最终人才留不住还花费了沉重的成本。 只有极少部分能赚到钱(基本是指管理及业务人员),而大部分人只拿取基本工资。 很多民营机构企业家喜欢给员工画饼,但却普遍不兑现的情况比比皆是。 很多民营机构企业家其实并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却偏偏喜欢干预有能力管理者的管理,刷“存在感”。 很多民营机构财务账款不清不楚,根本连基本规范性都沾不上边。 很多民营机构根本没有战略规划,却喜欢吹嘘战略规划。 很多民营机构连公司名称的由来都解释不清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基本是参照或复制同行的,企业文化也只是喊口号。 3、企业家与元老人员的思维逐步固化 管理是由个人天赋、知识、行业资历、实践经验、心态、情商和思维模式等各要素的整合的过程,在众多检验检测机构中,企业家与元老级人员(创始股东或创始团队人员)在合作已久后其思维是极容易产生分岐的,造成企业失去活力困境也因为企业家与元老的思维逐步固化而造成,比如: 由于竞争更激烈了,所以业务更难做了,价格更低之外,业务费用有增无减,因为没有最低的价格,只有更低的价格,企业之间各有各渠道和关系,手段不一,谁给的业务费用更高给谁做。 业务人员无法去改变市场格局,能与客户关系粘性更好的还好,粘性没那么好的客户,各种无理要求只有无奈地去接受,因为如果你不做,大把人争着做。 应收账款不断增多,却又无可奈何,不管是政府采购还是企业端客户,一是真没钱,二是他们也面临着各种难题,比如公务员也在不断减薪、企业客户订单急速下降或也非常难收款等因素,因此账期不断拉长。 检验检测的特性非常明显,有业务的时侯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去做,企业家希望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那是比较困难的,画饼多了员工也越业越聪明了,宁愿少做少犯错,也不愿吃饼,管理者从来只会跟老板说缺人,不会主动说人多了,更重的一点是怕做了老板也不兑现承诺。 检验检测的利润更难实现,一是业务单价下降原因,另一方面是绝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没有去制定一套有效的、可实现的激励机制,成本难控制下,业务单价也无法提高,造成利润空间越来越少。
2024 狂风暴雨年 从宏观的经济来看,2024年将会更难,检验检测行业将出现以下残酷的现象: 1、大规模的失业潮即将到来 检验检测机构将出现更多的裁员,企业越来越难招聘到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更向往稳定;平庸的销售及技术人员越来越难找工作,检验检测行业人员转型的也将越来越多。 2、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检验检测机构赚大钱赚快钱的时代已过去了,快速扩大规模的时侯已过去了,没有了市场需求或减少了市场需求,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子更难过。 3、实体制造业破产潮更严重 实业工厂没有了大量的订单,造成实业工厂更难以生存,检验检测市场需求急速下降,恶性低价竞争更白热化。 4、大型综合性能力越强的机构将会更强,中小型机构更难 由于大型检验检测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强,虽然说大型检验检测机构也将面临业绩和利润增长困难,但大型机构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目标,且大型机构对于市场变化的策略调整更为快速;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除了面临业绩下降之外,现金流也将更差,这对于企业经营和生存更具挑战。 5、将面临一场较大规模的行业洗牌 市场上将一大批出现现金流断裂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这些中小型机构想被并购、想抱团发展都极困难,因为普遍由于同质化并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本身这些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成立年限较短,业务和技术均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连脚跟都还没有站稳。 6、将面临更强的市场监管力度 如果2023年检验检测行业行业市场监管力度开始不断加大,那么2024年市场监管力度将更大,一些不规范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经不起审查,违法成本不断增高,也将面临更大的行政处罚,造成被逼结业。 7、实体制造业产业转移更多 由于国内实体工厂成本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将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等地,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原本已受服务半径的限制,实体工厂产业转移代表检验检测机构失去了更多市场机会。 8、政采业务预算下滑 由于政采业务款项支付变得不容乐观,各地的食品检测业务、环境检测业务、建工及建材检测业务将面临较大的下调,即业务需求量有可能断崖式下调,比如财务预算从2023年业务体量上直接削减30%以上。 9、投资更谨慎 以往很多检验检测机构是通过跨区域跨领域的投资来快速扩大规模,现阶段是削减产生不了价值或直接关停亏损的业务或分子公司,检验检测行业值得投资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且将变得更加谨慎。 等等... 很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会认为“危中有机”,一些在细分领域发展得比较顺利、有一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品牌及行业口碑较好的检验检测机构确实仍能保持良性发展,但毕竟类型的中小型机构数量较少,因此大部分的中小型机构“只有危并没有机”。 检验检测机构在高速发展阶段时,业绩增长20%、增长50%甚至更多均不难实现,但经过新冠疫情后,业绩增长却非常乏力,归根到底还是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过剩、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所致。未来,绝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回归到个位数或不高于20%业绩增长的状态。
2025 雪上加霜年 即便很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在2023、2024年撑下来了,也活下来了,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雪上加霜,国际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更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或许还有很多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看到行业市场规模仍处于增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观,但现实并非如此。在国内检验检测市场中,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干扰)业务如建筑工程及材料、环境、食品、特种设备、药品等,市场份额高达约50%,尤其是建工及建材、环境和食品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应收账款除了不断增多外,由于回款时间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下去更加困难更具挑战。 即使是国内一些较大型的检验检测机构(包括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及外资机构),他们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领域业务和利润下降也是必然的,大型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方面,谁拥有更高端的、更优秀的人才队伍,谁就能占有先机。 2025年注定更不平凡,各种冲击加速了检验检测行业的淘汰赛,对于一些本身是处于边缘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也许下一步会随时掉进悬崖,危机越来越大。
总结与建议 在此声明,笔者一直希望能传递行业正能量信息、有价值的行业资讯,此文内容是通过本年度大量的检验检测机构调研与考察总结所写。 此文特别提醒现阶段处于业绩下滑、利润下滑、现金流较差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对行业发展情况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态度,但也不要过于悲观,企业的生存与选择仍有很多选择。 1、建议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无论未来发展是面对兼并收购或抱团发展,首先在估值的问题上,不可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亏损计算在估值里,企业经营亏损那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所致,没有利润的企业已注定价值就不会高,或许别人只看中的是团队和硬件而已。 2、建议对于一些处于边缘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可以考虑与同行的资源整合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寻获一线生机。 3、建议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不可再盲目投资,投资是有选择性的,不是被逼的,在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或团队、详细调研的情况下,切不可再盲目投资,更应将现金流资金用作更有用的地方。 4、建议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领头人、高管们必须要走出去,走到业务前线去,走到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与交流,学习更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学习流程的优化,学习创新,学习新的商业模式等。 5、建议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组织结构更年轻化,发掘更多有活力、有魄力、有理想的年轻人潜能,通过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激活团队整体合作,创造更佳的工作氛围。 6、建议检验检测机构全体人员都要有危机意识,切断思维固化的现状,做好改革工作。 7、建议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采用一些有效的激励对应收账款的减少,增强企业现金流。 8、建议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将一些钱用于更有用的地方,比如激励核心人员、增强团队活力、增强客户粘性度等。 等等...